找到相关内容1093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简论

    五戒十善的人问佛教,四无量的人间佛教,六度四摄的人间佛教,因缘果报的人间佛教,禅净中道的人间佛教等。拥有了人间佛教,好比拥有了整个宇宙大地,处处都能幸福快乐。所谓人间佛教,所有的佛教数理都是人间佛教。在...理所当然称为“人间佛教”。正因为人问佛教是一切佛教的全部,在佛教的各种经典里,都在强调著人间佛教的重要性。佛法无量义,以“人”为本;人本的佛教何以能离开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3263184.html
  • 天顺本《菩提达摩四行论》

    思惟,亦不发。闻道不发声闻,乃至菩萨,亦不发。是名利根人。” 第二十三 一尽法界无遗门 菩萨以法界为舍宅,以四无量为戒场。凡有所作施为,终不出法界心。何以故,体是法界故。纵你种种云为,跳踉蹄蹶,...你作种种解者,皆是自心计?,自妄想。诸佛智慧,不可说示人,亦不可藏隐,亦不可以禅定测量。绝解绝知,名为诸佛境界。亦不可度量,是名佛心。若能信佛心如是者,亦即灭无量恒沙烦恼。若能存心,念念佛慧者,此...

    [日]椎名宏雄 程正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1963252.html
  • 大乘与小乘

    信大乘,闻小乘即信小乘者。第三类虽深  感lun回生死的苦迫,也厌倦世间尘劳,但面对同样受痛苦的无量广大之众生界心生怜愍,  当自己明白解脱的真理后,以悲愿发为主,不离生死海而广度众生,并于度众生的...禅八定)及四无量(慈、悲、喜、舍),此在佛法内大小乘同。而于声闻乘,依此四禅  八定更修观,或者脓血、白骨等观以破身执,更以八背舍、八胜处等观修方法以破色执,  复更依生灭四谛以破我执,由此而证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02763537.html
  • 般若与禅观

    ,现存的《禅法要解》二卷,叙述了四禅、四无量、四空处定、四谛、五神通等小乘禅法,但同时其中也包括了“观诸法实相”等大乘禅法的思想。而《首楞严三昧经》则本身就是一部大乘禅经,经...般若与禅观   洪修平   禅宗一向是以不立文字、以心传的“教外别传”相标榜的。它那直指人心、见性成佛的简易法门,重在自证自度、妙解顿悟,而不重经教师说,这确实使它在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0863860.html
  • 禅话

    之易,补禅之难,的确是最佳方便。马鸣菩萨造《大乘起信论》,却於篇末特别介绍念佛法门,其用意即在於此。  禅功种类,有世间禅、出世间禅、出世间上上禅之别,前段已略言之。如四禅、四空定、四无量、十六特...学道之人不识真,只为从来认识神,无量劫来生死本,痴人认作本来人。」其垂示後人,不可谓不明白恳切。  禅宗五祖弘忍,令门人各造偈一首,以觇造诣。神秀偈曰:「身似菩提树,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勿使染尘埃...

    方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4763883.html
  • 《六祖坛经》的思想

    否定弥陀法门的价值,所以《坛经》根据《观无量寿经》所说的:「阿弥陀佛去此不远,汝当系念谛视彼国,净业成者」,著重在「净业者」这一点上。所以《坛经》说,如果能自净其,「即除十恶等障,念念见性」,则弥陀...自性」的观念,因为自无量广大的智慧,自性是清净不动无障碍的佛性,所以发愿度无量众生不是心外真有众生可度,断一切烦恼不是心外真有烦恼可断,修学一切法门不是心外真有法门可学,成无上佛道不是心外真有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0963968.html
  • 帝洛巴--噶举派白教第一代祖师(1)

    常盲目地追求一些眼前短暂的快乐,而造下未来受苦的种种初因。  例如,钓鱼的人,为了垂钓之乐及尝一口美味的鱼类烹调,伤害许多鱼的生命而造下未来诸多痛苦的因。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四无量的修法中,不只是祈祷每...终极成就教育门徒。  透过此四种表义,我们得以窥见帝洛巴尊者所成就的最上悉地及佛行事业,而他所觉证的明智,迄今依然透过整个传承不间断的加持力,帮助无量众生趋向究竟成熟的解脱境界,此加持力将会一直持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4564248.html
  • 佛教和谐思想诠释及其当代意义

    ,源于小乘的禅法四无量,大乘以菩萨之道加以解释,要求给众生以安乐(慈),为众生解除苦难(悲),乐善好施(喜施财宝、喜),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(舍),贯穿着平等博爱的精神,可以用来克制贪欲、嗔恚、恼害、...和发展。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在教义上同属一个体系,被后来兴起的大乘佛教统称为小乘。大乘意为大的运载物,谓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觉悟解脱的彼岸;小乘意为小的乘载物,大乘说它只能运载少量众生到达涅槃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1564458.html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2)

    证得能取所取皆空。以有所得修行六度、四摄、四无量等以自利利他,用来培植累积自己的福德和智慧,并磨练自己的勇猛心情,进修不退。当福智培植到一定程度,便必须进修加行,方能见道,体会能取所取皆空。见道以后...阿黎耶识、阿陀那识及无明等义,以为三界虚妄,但是一心所作。以阿黎耶识与《楞伽》所说如来藏心、《涅槃》所说佛性相同,名为真常净识;而以阿陀那以下七识为妄识,而阿陀那识名为无明识体是无明痴暗之。阿陀那识灭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464551.html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3)

    六蔽,用为助道。其禅度之中,包括五停、四无量等各种禅法。以上六法是正修止观所必要的行法。上根的人观不思议境,自然能与此六法相合,中下根人必须具足指明,方能有所遵循。如是修习,必能发真正道。下根之人...。智顗年十八出家,二十岁诣卫州大贤山诵《法华》、《无量义》、《普贤观》三经,年二十三往光州大苏山从慧思受四安乐行,得法华三昧。相随八年,以陈光大元年(567)至金陵,太建七年(575)人天台山。至德二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564552.html